王屋山道境广场、天坛峰、愚公教育基地和王母洞,所有石雕、雕塑及室内壁画,根据所在场地的文化内涵进行具体策划。其中,石雕牌坊、朝元仙杖柱、五行四象广场、祈福醮坛、《道德经》墙、《内经(境)图》、飞龙在天柱、轩辕铜像和《上阳台帖》等,堪称“十大”全国之最。
石雕牌坊、《圣迹记》碑刻及重点围栏,由福建泉州石匠精工制作;轩辕铜像、铜炉铜兽和系列石雕、地雕等,由河北曲阳设计制作;钟楼铜钟、王母铜像、大型壁雕及塑像等,由湖北大冶设计制作;石刻《道德经》墙、愚公教育基地,由山东青岛设计制作;人物长廊及庙宇壁画,由中国美院(上海)精心设计创作。
道境广场安装有许多十分精美的石雕,即便镶嵌地雕也寓意深刻。如有三块为《周易》系列卦象:石雕牌坊台阶前的“九龙在渊”地雕,表现“潜龙在渊”,龙藏水中是一个力量聚集的过程;天玑井之北的“谦卦”地雕,不显山露水,如谦谦君子,不争反成其大;轩辕殿前由整块巨石雕刻的“飞龙在天”柱,表现飞黄腾达,自由驰翔。重要的建筑前后,特别设置系列地雕:中天门“花开富贵”(牡丹)代表春,“冰清玉洁”(荷花)代表夏;轩辕殿“秋菊傲霜”(菊花)表示秋,“喜鹊闹梅”(梅花)表示冬,又好似门口铺的地毯,恭贺一年四季出入平安。由于地雕石材选用耐磨花岗岩,越踩越亮堂。
王屋山迎宾石,作为道境广场照壁,纹理与李白上阳帖“山高水长、物象千万”意境相合,其上镌刻主席手书“王屋山”三个大字。背面刻有“道教十大洞天图志碑”,为唐代高道司马承祯首创,在全国独一无二。奇石与异松相得益彰,一阴一阳,独具匠心。
王屋山被誉为我国道教“第一洞天”,天坛峰总仙宫是各路神仙朝会之所。朝元仙仗柱上面雕刻的《朝元仙仗图》,由宋代济源画师武宗元所绘,现被美籍华人收藏。石柱浮雕众仙男左、女右,人物栩栩如生,雕工精美绝伦。
道境广场石雕牌坊,是王屋山景区地标性建筑。牌坊五门六柱十道境广场迎宾石 ,精雕细琢,为全国现存石雕牌坊之首。石材选用福建优质花岗岩,整体开凿切割,无裂线耐风化,仿木榫卯结构,按抗里氏八级地震设计施工,安全可靠,雄伟壮观。6 根石柱雕刻发生在王屋山区的创世神话和民间故事,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精品。
广场在不同方位用不同颜色铺装的圆形地雕,体现金、木、水、火、土五行:青色为木,代表东方;红色为火,代表南方;白色为金,表示西方;黑色为水,表示北方;为土,代表中央。
四象是古时人们将天上的星座,分为四方、二十八宿。分别是东边青龙、西边白虎、南边朱雀、北边玄武。灵兽四象为纯铜铸造,古朴典雅。周边还有十二生肖地雕,含有一天十二时辰、一年十二月份;圆周360度,有回归年360天的寓意。
王屋山上有天坛,下有地坛。醮坛即王屋山地坛,原为道士做祭祀醮斋活动的地方。醮坛三阶,仿北京天坛,代表天、地、人三界;每阶九级,为最大阳数,等级最高。四方设通道,上下便利,表示天下归心;花岗岩栏杆,制作精美,仿佛人间天阙,由福建泉州石匠精工制作。醮坛正中的“天心石”上,雕刻有直径9.9米“双龙太极八卦”,根据伏羲推演八卦符原意首创,图案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受知识产权保护。
醮坛东侧原为中间高、两边低的裸露崖壁,实则是护坡加固工程。黄帝祭天大型壁雕,工字钢骨架、特种玻璃钢面料。整个雕塑高约16米,宽 80米,总面积近千平方米。壁雕画面分三层:上边仿天坛峰总仙宫,两侧有天宫瑶池与西王母、九天玄女等飞天形象;中层中央是轩辕黄帝设坛祭天图景;下边南侧立体圆雕鏖战蚩尤图,北侧立体雕塑统一华夏图。形象逼线
由 5210 块河卵石刻制的“《道德经》墙”,举世无双。石刻经卷釆用原土、原石、原版、原创、原注,表现形式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相契合。经卷墙体形若苍龙,即指老子犹龙也;状似如意,借喻道益人生;更像春蚕,寓意老子如蚕之成长、成熟、吐丝三个阶段,以彰显王屋山对《道德经》成书的作用。整个经墙全长101米,代表老子在世101岁;高达8.1米,表示《道德经》81章。“《道德经》墙”设计独具匠心,制作工艺讲究。
千百年来,王屋山不仅是道家方士修道炼丹之所,还是文人墨客云游胜地,曾有二三十个国师高道、二三十个文坛巨匠,在此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四个角殿,是坚持自强不息的老愚公、提倡休养生息的河上公、文昌帝君张亚子、紫虚元君魏华存玻璃钢塑像。
人物长廊西侧还有东晋丹药学家葛洪、唐代道教首座司马承祯、全真派祖师吕洞宾、道教理论家杜光庭、四川金华人麻姑、王屋山人燕萝子、北宋高道贺兰栖真、全真派掌门人丘处机和武当派始祖张三丰等高道情景画像。
东侧文化名人有秦汉高士商山四皓,汉初三杰张良,唐代诗人李白、王维、白居易、韩愈、李商隐,茶仙卢仝和山水画宗师荆浩等情景画像。
蟾为月之精,寓意美好。“刘海戏金蟾”的故事,相传发生在王屋山九里沟。因此民间有了蜕蟾衣、配仙人、钓金钱、蟾宫折桂等美好传说,故此称为“许愿池”。
九州,又名赤县神州,是我国古籍所载夏、商、周时代的地理区划,后来成为中国的代称。九州方圆,天下中华,地大物博,唯我独尊。《禹贡九州图》历代各有变化。在上古时代,王屋山所在的冀州,即天下之中,是王者更居之地。
晋代王屋山高道燕萝子,首绘《内经图》,因类似侧面解剖图,又名 《内境图》。《内经图》 地雕首创分作头、胸、腹三部,涵盖阴阳、五行等内容,形象地表达了脏腑经络的活动及其依存制化关系。道家这些养生方法,是我国中医学说独有的重大发明。13
济源首任郡守县令赵衰及其子孙,在此兴修水利,鼓风冶铁,试行土地私有化和郡县制改革,治理南阳卓有成效,致使其中“轵、温”两邑被《史记》誉为“富冠海内”。
赵衰死后葬于轵城龙里赵村,当地百姓感念其恩德,在赵衰墓后修建玄坛庙,尊赵公明(号玄坛)为“正财神”,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座财神庙,已经有2600多年历史。15
轩辕殿内正中供奉轩辕黄帝,为纯铜铸造。黄帝战胜蚩尤统一华夏,正值盛年春风得意,故此铜像在全国众多黄帝塑像中,是最具霸气的一尊。旁边侍女为玄女和铜像。
西侧五位塑像,是我国上古圣君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东侧五位塑像,依次是《沁园春·雪》中的五位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做出卓越贡献。黄帝铜像背后塑有《西王母游幸图》壁雕。
以《沁园春·雪》意境彩绘。正是这方壮丽山水,孕育了如此帝王圣君和英雄豪杰,创造了如此辉煌的中华文明。16
天鼓直径约 3米,整张牛皮,耐拉打,音质好。内装两面铜锣,增音润色。神钟通高约3.5米,重达4吨,湖北大冶响铜精铸,音质浑厚。上铸王屋山“天下第一洞天”铭文,以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用语。
在台阶二级平台中间,置《上阳台帖》石雕,长 9.9米,高 1.8米,花岗岩锈石,材质坚硬,古朴典雅,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制作工艺考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帖所有文化元素,包括书法笔韵、题跋印章,甚至历史损污痕迹等,令人叹为观止。
司马宗师是河南温县人,道教上清派茅山宗宗师。早年在王屋山修道,后到天台山等各地云游。所撰《上清天宫地府图经》中,把王屋山列为“天下第一洞天”。晚年归隐王屋山,创建紫微宫、阳台宫等道观,奠定全国道教活动中心地位。开元二十三年(735)六月十八日,司马承祯在阳台宫仙逝,享年89岁,葬紫微宫松台。
利用崖壁制作挖山情景群雕和《愚公移山》原文铁券丹书,同时雕塑大力神扛山巨臂,与“撸起袖子加油干”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皮影室外东墙,重现徐悲鸿《愚公移山》大型壁画,形象生动。其他还有“觉悟院”老电影、高台现代机械展示,表达与时俱进的人类奋斗历程。
王屋山主峰四方壁立,因黄帝设坛祭天始称天坛。天坛自古一条路,目前形成天梯、栈道、滑道和应急通道上下四条环线,加装围栏和石雕栏板,每日游客最大容量由千人增至万人以上。
沿九十九级天梯石阶豋天坛峰,俗称“朝老爷顶”,元宪宗蒙哥敕赐“总仙宫”。近年发现一块碣石,记述玄门大宗师李志常奉旨“代祀岳渎”,在天坛投金龙简璧,由王屋山道长将李志常手书“总仙宫”,雕刻于天梯紫金崖上。
进明代南天门,只见天坛峰“坛心高突,秀出群峰”。有碑云:“若问妙语在何处?鸡冠石前点机关。”鸡冠石周围的花岗岩栏板,雕工精美,构成先天八卦。在这里,南天门对鸡冠石、《圣迹记》碑成轴线;天坛阁对天心石成轴线,而中间的鸡冠石与天心石,阴阳互变,相辅相成,谓之天地之中,道家传说在此可与上天沟通。
碑额“源远流长”,碑文记述轩辕黄帝战胜蚩尤、统一华夏的丰功伟绩。按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原文校订,石碑前叙、后记;两侧还有《逸周书》《山海经》相关内容,在全国独此一家。
石碑高3.6米,为青灰色花岗岩,古朴厚重,与周围环境协调,空间布局合理。为方便运输,石碑阴阳双合,中开天宫,分别以硬币7枚做天龙、地龙,工艺比较复杂。
总仙宫一层轩辕黄帝及各层塑像,原来由民间泥塑彩绘。墙上壁画,着重讲述轩辕黄帝所经历的五大传奇故事。
黄帝九战不胜,元年正月甲子戒斋沐浴,登王屋山琼林台设坛祭天,体现封建帝王“君权神授”的正统思想。
黄帝得道,乘龙飞天,大臣、宫女等 70 多人随行,一时轰动朝野。天坛阁一层门头彩绘“福”“禄”“寿”图,与王母洞三官殿和道境广场福、禄、寿、喜、财五门上下呼应。
二级楼道迎面墙壁彩绘“王母仙境”图,是为引导游客前往王母洞参观预留的伏笔。总仙宫是因轩辕黄帝一统华夏而建,主要突出人文初祖、民族圣地,严格区别于民间宗教活动。
天坛峰总仙宫后置伏羲台。相传百王之先的伏羲在此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发现大罗岭“一划开天”,北斗七星象天龙,大罗岭与析城山似地龙(北斗坪),以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推演先天八卦。伏羲台北侧台阶墙上,镶嵌双龙太极八卦壁雕。
老子出生在鹿邑,做官在洛阳,著经在函谷关,而长时间隐居悟道则在王屋山。老子《道德经》的一些主要观点如“上善若水”“玄牝之门”等,即受启于济水源与王母洞。老子祠雕塑老子李耳像,宽衣长袖,神态飘逸;两侧“老子悟道图”“老君炼丹图”彩绘,表现老子在王屋山隐居悟道的情景。
相传老子李耳在天坛顶隐居悟道期间,曾在王屋山采药炼丹,孙悟空大闹天宫打翻丹炉,仙丹散落生为仙草,故王屋山被誉为药柜山。时至今天,天坛顶还留有老子炼丹池,三官坪西佛庙供奉孙悟空等。
从天坛峰到王母洞,近年新修台阶路和木栈道连接,美其名曰“天路走廊”。九阳岭西侧崖壁,天然方字成排成行,俗称“王母天书”,传说是西王母所授黄帝之阴符策。
王母洞是虎踞龙盘胜地,莲花吐蕊宝地。位于垂簪峰下,奇古幽深,洞中有泉,道书载“周回万里,潜通瑶池”,为西王母修道之所。古代建有不少庙宇,其中明代瑶池宫无梁殿、盘古铜像最具特色和文物价值。
明堂前新建台阶式广场,铺设王母洞天宫御道,石龛内彩塑西王母铜像,高6.9米,威严端庄,通灵神圣。站在天坛顶日精峰观景台,即可遥拜西王母。
从王母洞盘旋登山,只见灵山腹内中空,洞中套洞。主洞坐西向东,洞内门额“第一洞靝(tiān)天”,门联:“东望蓬莱出海市;西眺昆仑入天际”。西出“七宝门”,两侧门联:“七朵金莲在此处;丘刘谭马郝王孙”。为此,故在垂簪峰绝壁,重雕 10多米见方的“第一洞天”四个大字。
垂簪峰顶新建栈道,经城隍庙、灵山峰形成环山游线,天坛顶总仙宫与五斗峰老君堂前后映照,可享心灵洗礼。
王母峡沟谷景观极佳,俯瞰是坪,古木参天;仰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