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纮一宇塔始建于1938年,落成于1940年。塔高36.4米,由1789个石块堆砌而成,位于日本宫崎县西北一个60米高的丘陵之上,被称为“日本第一高塔”。
1938年,对中国人来说真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艰难岁月,抗日战争进行到了一个极其惨烈的阶段,中国以数千万军民的鲜血,才终于铸成一道坚不可破的防线,艰难阻挡住了日军西进的侵略脚步。
不过日军内部同样也是元气大伤,不仅士兵伤亡惨重,“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侵略计划也被彻底粉碎,军队士气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日本官方政府见此情况,就决定在日本神武天皇诞生2600年之际,在宫崎县建造一座名为“八纮一宇塔”的镇魂塔作为纪念,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振奋士气。
一座塔怎么能振奋士气呢?这座塔可不是一般的塔,日本人为了修建它可是费劲了心思,无论是从选址、用料外观、乃至名字上,都有不少恶心人的玄机。
首先是选址,上面我们说到了神武天皇,传说中,他与一只神鸟一起从天而降在宫崎县,并以这里为起点发起东征,最终统一了日本,成为了日本第一代天皇。
因此宫崎县可以算作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是日本“万世一系”皇族的起源地。将镇魂塔建在日本人自谓的“大日本皇国万里江山的起点”,这其中藏着怎样的居心,想必已经昭然若揭。
其次是塔的用料,在这方面,日本政府充分表现了自己的强盗嘴脸。日军高层为了响应政府建塔的号召,给各部队下达了一个命令:“每个军或者师团要提供两块石头,一块是在第一线显示皇威的极限地附近的。”
皇威的极限地,指的就是日本侵略军到达的最远距离。日军发出此令的目的在于,抢夺被侵略地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石料,用来建造宫崎县镇魂塔的地基,借机给被侵略国送上一份侮辱,打击他国的战斗热情,振奋本队的士气。
这命令一出,日本士兵们的热情全部被点燃,烧杀抢掠的气焰越燃越旺盛。他们用尽一切办法,从中国、朝鲜、美国等地抢夺走370块石料,再将石料刻上来源地信息,运回了日本。
令人愤慨的是,这当中来自中国的238块石料,全部都被采集于中国的知名胜地,有着相当特殊的寓意。例如长城的砖墙、泰山山顶的石头、上海市政厅上的花岗岩浮雕、南京明故宫的汉白玉麒麟浮雕等等。
这些石料大多都来自于一块巨大且完好的整体,原本具有着高昂艺术价值,但日军为取其一,通常都是将其全然破坏,再随意挑选一块上交。这样糟蹋艺术品的行为,实在是实在是令人发指。
另外,在这些极富意义的石料中,还有足足182块都被当做地基,压在了塔身之下。中国有句古话“泰山压顶”,形容人遭受到极大的压力也不会为此折腰。日本人此时竟然将泰山之顶的石头当做地基,再将本国的石头严严实实地压在上面,此举的用意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世界各地的侵略部队在极短时间内就超额完成了任务,靠着这种自欺欺人的拙劣手段,日军的士气霎时间竟高涨了很多。另一边的日本国内,日本民众又纷纷慷慨捐款近500万日元,帮助着政府把这座镇魂塔又好又快地建了起来。
再来看建成后的八纮一宇塔,它的外观与内在含义,真是无一不昭示着日本的狼子野心。塔身正面刻有裕仁天皇之弟,秩父宫亲王亲手题写的“八纮一宇”四个大字。周身的浮雕图样也有着极为祥瑞的寓意:“天孙降临”、“神武东征”、“民族协和”、“万世一系”等等。
镇魂塔的背面还镌刻着日本皇纪2600年以来,所有被日本派兵侵略过的国名、地名等“荣耀战绩”。塔的四个转角处还各自站有一座陶瓷武神像,分别被称为荒魂、奇魂、幸魂和和魂,代表武士、渔民、农民和工人四种身份,他们的任务就是不分昼夜守护先辈的英魂。
与此同时,“八纮一宇”的含义更是再次扩张为“征服世间的四面八方,置诸于一个屋顶之下,让所有的陆地、海洋、天空都成为日本的疆土!”
“八纮”一词原本出自于中国古籍《列子·汤问》,意思是“八方极远之地”。到了近代,日本借用它衍生出一个新词“八纮一宇”,并赋予它“道义上的世界统一”之意义。
日本不断精进的创作动机可不单纯,这只是日本的军国主义者们帮自己发起的“大东亚战争”,刻意找的一个“正统口号”。此时“八纮一宇”已经被奉为了大日本帝国的国家格言,并写入基本国策纲要中。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军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讽刺的是,仅仅在5年后,日本就在二战中“大获全败”。战败国日本以其滔天的罪行,在国际法庭上受到了严厉的审判,一时间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八纮一宇”一词也被连带着成为了一个敏感的禁区,曾受过日本侵犯的相关国家,纷纷联合起来声讨,要求日本清算帝国主义余孽,将此等字样全部抹灭,并归还偷走的石料及曾经的战利品。
可那时的日本已经被美国派军队入驻,美方官员成为日本国内的主要话事人,本土政府的权力早已丧失了很大部分。在美国看来,这些石头的存在与否根本算不上什么事,所以就没有硬性要求日方处理此事。
在美方的默许下,脸皮极厚的日本政府最终保留住了这座塔,但为了堵住众人之口,他们还是对它进行了一些改造。将塔身上的“八纮一宇”字样抹去,撤走原有的4座武神像,再将此塔及周边地区规划为“和平公园”。
侵略行为的铁证变成了以“和平”为名的公园,这是何等的讽刺,如此掩耳盗铃的行为,自然是不能让其他诸国服气。
此塔继续存在一日,就代表着日本军国主义仍未被消灭,留着它就是容许日本军国主义继续传播病毒。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国际社会上提出反对意见,要求日本完全销毁此类物品并归还在侵华战争里从中国掠夺的战利品。
但日本方面根本就不把其他国家的和警告当回事,从没有对外界正面回复过此类要求。只一味地躲在美军的庇佑之下,靠着美国的扶持,悄悄进行着战后重建工作。
随着时间推移,战争的硝烟逐渐淡去,日本经济慢慢复苏,记吃不记打的日本政府竟然又一次开始了小丑般的表演,试探性着对其他国家进行挑衅。
特别是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小心思,开始为军国主义“招魂”。
同年年底,宫崎县观光协会找准时机给当地政府递交了一份申请,希望恢复塔身上 “八纮一宇”的字样。 此举正中日本政府下怀,他们不仅立马就同意了这份申请,还在1965年1月,将曾被撤去的四尊武神像归回原位。
明知这样的行为就是在中国、朝鲜等国的雷区上跳舞,日本政府却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他们可是提前做了万全的准备。
1971年,宫崎县知事黑木博,竟然在《县立和平公园》碑文中写道,八纮一宇塔的基石是“友好诸国寄赠的”,而非战争掠夺。
将日本曾经的掠夺罪行,美化成了友好赠送,将日本当年妄图制霸中国和征服世界的“八纮一宇”,扭曲成了和平的愿望。这篇文章彻彻底底地把日军四处侵略的历史掩盖和曲解了,一经发布就遭到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们的强烈反对。
即便如此,日本右翼分子仍是不知悔改,硬是坚持要在这条丧心病狂的路上走到黑。1975年,日本三木武夫,公然在8月15日当天,去了靖国神社参拜。这一行为,已经严重突破了底线。
靖国神社的前身是1869年由明治天皇下令创建的“东京招魂社”,目的是为了纪念戊辰战争中,为恢复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
此后,日本军方在1879年正式接管此地,为其改名为靖国神社,并将近250万名在日本侵华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站中阵亡的日军官兵供奉在里面。
东条英机等14名曾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就被赫然供奉在靖国神社中,受到众多日本官员和百姓的诚心参拜。
这种极其卑劣且颇具挑衅意味的行为,很快就引起了无数中国百姓的强烈不满,可是不管外界是如何的愤怒,日本的右翼分子依旧我行我素。
从那以后,日本政府变得越来越张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政界,带领着一大群人去参拜靖国神社,并在新闻媒体上大肆报道。日本政府的这种行为,在表面看起来只是一种道德败坏,故意恶心人的行为。
但实际上,他们却是在借此传播关于战争的扭曲思想。日本政府企图通过常规化的参拜活动,将里面供奉的战犯塑造成战斗英雄的形象,再把向军国主义精神榜样学习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