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官网下载地址:笃行致远创一流地勘单位

详细说明/DETAILED DESCRIPTION

  2021年10月18日,江西省地质局宣布,原江西省地矿局九一二大队、原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三地质队合并组建为江西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这一消息迅速传播,被业内人们称为“强强联合”。

  在过去近60载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里,两队地质工作者们转战江西南北西东,足迹遍及祖国山川大地,发现和探明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逾万亿元,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找矿、勘查成果、科技成果及详查基地奖20余项。如今,两股力量汇聚融合,又将迸发出何等强劲的力量?

  承载着2000余位职工的希望,新一届第十地质大队领导班子积极推进两队融合,按照江西省地质局“四六六三”总体思路,结合原九一二大队矿产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产业优势和原二二三地质队工程建设产业优势,重新厘定产业发展方向,精准确立了以“地质矿产、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地质延伸产业(工程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钻探)、工程监理咨询与安全科技服务”的“3+2”发展思路,精心编制了该队“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三个产业(地质矿产、生态文明、工程建设)专项发展规划,响亮地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再找一个大矿、再新建一座矿山、打造省一流环保企业、出一批成果与人才、争创全国一流地质队伍”的“五个一”奋斗目标,聚焦建设新型地勘单位,奋力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60载的风雨兼程,该队几代地质人接续奋斗,书写了属于第十地质大队找矿荣光——江西铅山永平铜矿的探明,成为江西铜业公司的主产矿山;贵溪冷水坑特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田,确立了当时江西省银矿保有储量全国第一的地位;东乡虎圩金矿的发现和探明,实现了江西省岩金找矿的率先突破;罗塘石膏矿的发现,宣布江西省该矿种找矿零的突破;景德镇朱溪钨铜矿的发现,确证了江西省世界钨都的地位;横峰县樟坞岭新发现江西省首个规模可达大型的纤维用玄武岩矿,填补了省内空白;率先对全省页岩气资源做出评价,研究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探明的煤炭资源近16亿吨,为国家能源保障作出重大贡献。

  该队引资共同成立江西银海矿业有限公司,对贵溪冷水坑矿田中的下鲍矿床进行开发建设。该矿山日采选综合生产能力1000吨,10余年来累计上缴各类税费达12亿元,连续9年被评为鹰潭市纳税十强企业,矿山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党的以来,江西银海矿业有限公司坚持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为降低尾矿库隐患,投资3200余万元,将上游式尾矿水力冲填筑坝法尾矿库改造为干式,该做法属全国首创,获国家新型技术发明专利。投入1300余万元建成的两级废水处理站,生产废水采用生化技术处理后COD、氨氮、重金属远低于国家允许排放标准。投入9000余万元开展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成为全国绿色矿山建设典范。2013年,大队再次与江铜集团合作成立江西江铜银珠山矿业有限公司,对冷水坑矿田银珠山矿床进行开发,现已列入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矿山设计日采选综合生产能力3000吨,预计今年年底前建成试产,将产生显著的效益。

  2010年起,由江西省地勘基金和其后加入的中央地勘基金联合出资,第十地质大队承担的景德镇浮梁县朱溪外围找矿项目正式启动。

  2015年,历经千锤百炼、千辛万苦,该队成功在朱溪地区查明三氧化钨资源量286万吨,成为全球资源规模最大的钨矿床,超额完成了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钨矿第二阶段目标(全国钨矿目标为200万吨)。

  2017年,朱溪钨铜矿新增三氧化钨资源量58万吨,全区三氧化钨资源量达到344万吨,再次刷新世界钨资源量纪录。

  2018年9月,由第十地质大队(原九一二大队)、江西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共同完成的《江西省浮梁县朱溪世界最大钨铜矿找矿科技创新与重大突破》荣获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再次引起业内和媒体新一轮关注。

  该矿床的发现,成为继江西武宁大湖塘钨矿之后,构成赣南、赣西北、赣东北钨矿“三足鼎立”新态势,进一步确立了江西省“世界钨都”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我国钨矿在世界的话语权。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后,第十地质大队心系“国之大者”,紧密对接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江西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部署,在江西的朱溪矿集区、冷水坑矿集区、蒙山地区等重要勘查区,开展以铜、钨、钴、钒、萤石、锂等国家战略矿种和玄武岩矿、石墨、饰面用石材等优质非金属矿各类地质勘查项目50余项,找矿成效显著。

  第十地质大队始终坚持“地质立队、产业强队、矿业富队”,仅“十三五”期间,实现地质勘查收入2.2亿元、矿业开发收入4.8亿元,对弥补资金不足、稳定职工队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大队进一步改革发展攒下了雄厚的家底。

  目前,第十地质大队有探矿权29个、采矿权6个。重点推进的两个自有矿权勘查开发一体化项目找矿成果良好,已成立工作专班推进采矿权的办理和开展矿山筹建工作。

  在新时代勘查开发的征程上,该大队始终坚持以勘查带动开发,以开发助力勘查,形成勘查开发良性互促的发展模式。

  第十地质大队敏锐抓住党和国家重大需求,认为“水、土、气”与地质学科关联密切,意识到这正是地勘单位新一轮发展可遇不可求的机遇,超前谋划、提前布局,迅速以队属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力军,积极迈入生态治理大道,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矿山生态修复案例成为示范样板。该队承担勘查设计施工的永新县三湾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是省内第一个引入社会资金的示范样板工程,探索了“市场投入+系统治理+文旅融合”的“永新模式”,入选江西省第一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山东莒县联合一个上市公司首次探索了“策划推动、投融资、勘查、设计、施工一体化”商业运作模式,完成近百个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云南保山隆阳区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合同额达9.6亿元,正在顺利推进实施。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业界崭露头角。承担实施的江西省浮梁县某地环境污染调查及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为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惩罚性赔偿第一案提供技术保障,为今后此类生态环境案件提供了“浮梁模式”。全流程实施抚州市和鹰潭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采样和测试分析项目,为后续发展和技术进步奠定了扎实基础。实施的江西“临川、寻乌、上犹、吉安、黎川、金溪等6个县区的耕地类别划分项目”,明确了受污染耕地分布情况,为下一步精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实施的广西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调查采样项目,对该区域10余个县区开展污染溯源调查和成因分析。实施的鹰潭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划分项目、声环境类监测布点项目,规范了中心城区区域噪声监测点位、道路监测点及功能区监测点位。

  实验检测能力跻身全省一流行列。该队大力开展实验室能力建设,置地84亩、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4700平方米的实验测试大楼,购置1700万元的先进设备仪器,从传统岩矿测试拓展到生态类检测监测。实验室目前已可承担各类地质、环境、农业、水利、食品等多行业的分析测试工作,检测因子扩展到3300余项,是全省首批获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认证的全国土壤状况详查检测实验室、是省内唯一入选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样品承检机构,以及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检测实验室。还获得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检测实验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CATL)、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样品承检机构、鹰潭市司法鉴定生态环境检测等资质和资格。如今,实验室还在不断扩项检测类别,持续提升检测能力。资质资格的取得,为该队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服务地方发展提供强力技术支撑。近年来,该队依靠专业技术服务地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立项申报各类水土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争取财政专项资金超4.7亿元。其中,编制的“江西抚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通过财政部、自然资源部2023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竞争性选拔,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3亿元;编制的“东乡区王桥片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获批入选国家发改委2023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5593万元。同时,还为地方申报了多项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专项项目。该队作为鹰潭市、抚州市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经过数年耕耘,队属江西省天久地矿建设集团已拥有生态文明产业相关的专业资质、资格19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发起人单位参与创建江西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推选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江西省环保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西省生态地质环境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十四五”期间,该队提出要继续加强生态文明产业核心能力建设,打造以土壤、水体污染调查评价与修复、矿山生态修复,修复技术与材料研发为主要方向,集环境检测、监测(在线监测),工程监理咨询设计,生态修复工程施工为一体的省内一流环保高新技术企业。

  第十地质大队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攻关,除积极申报财政类科技研究项目外,每年自筹数百万元资金用于科研,着力提升本单位的核心竞争能力。

  两个平台建设引领科技创新。2011年,大队引入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吴淦国,创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同时引进院士专家团队4支、共18人,配套团队40余人,以院士工作站平台引领全队地质科研工作,为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2020年,大队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地产开发集团联合成立高端创新研发平台——中科生态修复(江西)创新研究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为院长,作为江西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领域技术研究与咨询、成果转移转化、工程应用的省级创新平台。

  科研项目促进全面能力提升。大队制定《科技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设立队级科研专项基金,积极组织科研攻关。国家科技进步奖后备培育计划项目《塔前-朱溪矿田成矿作用与典型矿床研究》成果被院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江西省地质局科研项目《基于DIMINE平台矿山资源合理化利用技术研究》开发了多金属矿最大净现值估算方法软件,为多金属矿山开发增量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队级科研项目《赣北地区钒矿地质特征研究》在全球首次发现赣北钒矿中有约20%-30%赋存在曼纳德石中,为赣北钒矿选矿率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基础。参与《江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与安全利用关键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重大科技专项,查明了省内土壤重金属的背景值,为其他课题提供了研究基础。研发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三维规划设计系统软件,在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展示效果方面成效显著。牵头负责编制了《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指南》,是全国第一个较为全面的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填补了江西省生态修复领域没有指导性标准的空白。近年来,全队新增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8项,发表SCI期刊科研论文6篇、中文和科技核心期刊论文22篇,出版专著5部。

  产学研融合孵化大批青年人才。该队依托两个高端平台及科研项目外,还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构建了切实有效的产学研平台,孵化了大量青年科技人才。一大批优秀青年工作者考入硕士、博士深造,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江西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生态环境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现突出个人等荣誉。现在,这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已成为江西省相关领域入库专家。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无论走得多远,第十地质大队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引。

上一页: 科技青年丨代建龙:助力“智慧矿山”建设让采矿更安全
下一页: 招商策略:历次券商大涨后A股如何演绎?
  • 热销产品

  • 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