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省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温州矿管工作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主基调,按照“保障发展、保护生态、优化审批、创新监管”的总体思路,以生态保护和供需保障协调发展为目标,创新改革为动力,维护矿产勘查开发秩序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7年,全市持证矿山162个(固体矿产矿山147个,地热矿泉矿山15个),除已过期且无开采待注销矿山84个未列入统计外,列入本年度统计矿山共78个(包括固体矿产矿山68个,地热矿泉矿山10个),其中生产矿山54个、停产矿山14个、筹建矿山10个。
2017年全市开发利用的矿产13种,包括能源矿产1种(地热),水气矿产1种(矿泉水),非金属矿产11种(明矾石、叶蜡石、冶金用石英岩、饰面用辉绿岩、饰面用闪长岩、饰面用花岗岩、萤石〔筹建〕、高岭土,以及普通建筑用石、砂矿产—建筑用凝灰岩、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砂)。
2017年全市矿业从业人员2470人,矿石采掘量3831.02万吨,实现矿业总产值75016.40万元,利润2229.75万元,税金3685.24万元。全市人均生产效率较上年度均有下降,人均采掘量和人均产值分别是1.55万吨/人·年和30.37万元/人·年,分别下降了10.41%和11.92%。对2011年至2017年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见表1):全市的矿山数量大幅压缩,矿山总体规模逐步提升,从业人员逐年减少,矿石量、矿业产值、利润、税金总体保持稳定。
2017年全市矿业结构与往年基本相同,即以开发利用乙类矿产—普通建筑用石、砂为主,其在矿山数、从业人员、产量、产值等方面均居主体地位,其他非金属矿产次之,水气矿产与能源矿产所占比重较小,详见表2。
与上年相比,普通建筑用石、砂矿产在矿山数、从业人员、产量、产值、利润上均有较大幅度下滑,矿山数、从业人员分别下降19.70%和19.57%;产量和产值分别下降28.47%和31.43%,利润和利税分别下降了51.73%和16.23%;其他非金属矿产矿山数减少了4家,从业人员减少了23.61%,受产品市场价格低迷影响,企业加大产出,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了23.61%和11.72%,利润下降了3.98%,利税增加了11.09%;水气矿产矿泉水企业数无变化,主要指标变化也不大,生产经营仍然呈现不景气状态,亏损幅度不断增大;地热只1家,产量稳定,受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因素影响,产值、利润和税金也大幅增加。
按生产规模分类统计,全市78个列入统计矿山中,大型矿山49个,中型矿山5个,小型矿山22个,小矿矿山2个;年均实际生产规模为:大型矿山75.97万吨/年,中型矿山12.96万吨/年,小型矿山1.98万吨/年,小矿矿山0.20万吨/年,详见表3、表4。
数据表明,全市矿山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是由于大型矿山企业管理相对规范,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生产技术和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水平较高,其人均采掘量、人均产值、人均利润和人均税金都远高于中、小型矿山和小矿。
我市矿山企业经济类型以企业、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这三类矿山企业的矿山数、从业人员、矿石采掘量、矿业总产值占据各项总量的绝大部分,是我市矿业经济的主体。其中,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比重较大,从业人员1586人,年矿石采掘量2773.68万吨,占矿石采掘总量的72.4%。企业数占据全市矿山企业数的48.72%,利润总额和税金综合分别占全市的75.33%和22.33%。全市矿山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各项指标均较低。以上数据表明我市矿业开发投资仍然主要为民营资本、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资本,国有资本开发强度较高,这与我市当前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大开发建设背景相一致,详见表5。
全市矿业开发分布不均衡。洞头开发强度最大,年矿石采掘量为1522.74万吨/年;其次为平阳县,年矿石采掘量超过800万吨/年;再次是龙湾和瑞安超过300万吨/年,其他依次为乐清、市辖区、苍南、永嘉、泰顺、瓯海、鹿城和文成;最少为文成仅1.75万吨/年。分布矿山数最多的地区平阳为14个,其次为苍南和泰顺,均为10个,最少为鹿城仅2个。矿业从业人数最多的地区为苍南和洞头,均约500人,最少为鹿城18人。实现矿业总产值最大的地区是洞头达21462.18万元,最少的是鹿城275.07万元。
与去年相比,平阳、瑞安的矿石采掘量有一定增长外,其他各地均有较大幅度下滑,其中苍南、永嘉、文成降幅大于60%,市本级、龙湾、乐清的降幅在30-50%之间,其次地区均有小幅下降,详见表6。
2017年我市开发利用普通建筑石料有建筑用凝灰岩、建筑用花岗岩2个矿种,共有矿山50个(包括配套专供、工程性石料矿山16个),从业人员1557人,矿石采掘量3586.13万吨(含工程性矿山2116.31万吨),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4.1.3%、63.0%、93.6%;实现矿业总产值63628.79万元,利润2886.93万元,税金1977.15万元, 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4.8%、95.6%、53.7%,突显了普通建筑石料在我市矿业开发中的主体地位。与上年相比,矿山数、从业人员、矿石采掘量均在下降,分别达-20.6%、-21.6%、-28.1%;矿业总产值和利润均有较大降幅,分别达-34.5%和-41.4%,反映了2017年我市石料市场需求较上年减少,企业盈利空间不断压缩。
普通建筑石料资源分布具有普遍性,是基础建设的基本原料,受基本建设、规划布局和运输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其开发地域性明显,矿山主要沿海及岛分布于洞头、平阳、苍南、乐清、瑞安,以大量抛石填方兼具加工碎石为主要用途,以大型、特大型专供配套等工程性矿山带动经营性矿山的开发建设,以满足沿海及岛围垦造地、基地码头、交通设施及输气管线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对石料的需求为主。
2017年,温州市建筑用砂矿山共3个,主要分布于瓯江河道,从业人员219人,矿石采掘量179.96万吨,实现矿业总产值4618.97万元,利润-57.55万元,税金510.18万元,相较于上年出现了亏损。因瓯江砂石多年持续开采、中上游拦水筑坝和气候变化等原因,砂石得不到及时补充,可采资源渐趋减少,从长远考虑应以保护为重,合理规划,有序开采,并积极寻找可替代资源。
温州市明矾石、叶蜡石、饰面用辉绿岩、饰面用闪长岩、饰面用花岗岩等资源较丰富,其中明矾石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0%,温州矾矿素有世界矾都之称。泰顺县龟湖镇叶蜡石矿为大型矿床,储量丰富。洞头县大门镇的花岗岩、文成县桂西的闪长岩等石材品质较好。
2017年全市明矾石、叶蜡石、高岭土、冶金用石英岩、饰面石材的矿山数分别为1个、3个、1个、1个、8个(萤石矿未开采),矿石采掘量分别为2.04万吨、34.26万吨、1.0万吨、0.18万吨和21.41万吨,矿业总产值分别为1077万元、3875万元、50万元、10.4万元和1153.7万元,所占我市矿业开发比重相对较小。与上年相比,除叶蜡石和饰面石材的工业总产值有所增长外,其他非金属矿种的矿山数、从业人员、矿石采掘量、矿业总产值和利润均有明显减少或下降,冶金用石英岩出现年度亏损98.29万元,温州矾矿再次年度亏损613万元,反映了我市其他非金属矿山企业经营效益较差的现状。
温州市天然矿泉水资源较丰富,主要分布于瓯海、苍南及永嘉等地,水质类型均属偏硅酸型。2017年全市有矿泉水矿山9个,以销售 “东方益神”、“五云山”、“步青”等自有品牌的桶装矿泉水为主,全年开采量为3.23万吨、实现矿业总产值330.53万元,基本与上年持平;矿泉水盈利性较差,较上年亏损幅度增大,全年亏损20.61万元。
全市地热一处,为泰顺雅阳的承天氡泉,属于含氡的硅氟复合型热矿水,水温45~60℃,富含氡、硅、氟等40多种对有益的元素,承天氡泉建有密封池,主要供3个宾馆沐浴用水,2017年实际开采量约3万立方米,由于产品价格上涨,产值、利润等指标比上年有所提高。
温州市的矿业开发主要呈现以沿海产业带、围绕城市建成区和各中心区域展布的空间格局,重点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基本形成以普通建筑石料、砂为主体,饰面石材、明矾石、叶蜡石等非金属矿产为辅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矿山总数不断压缩,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继续提升。
与上年相比,全市矿山数、从业人员、矿石采掘量、矿业总产值和利润总体上均有较大降幅。因矿种不同,矿山经济效益也存在差异化:建筑用石料矿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但随着海涂围垦用石量减少,开采量进一步压缩;建筑用砂石矿本年度出现了亏损;传统优势矿产明矾石近年来连续亏损;叶蜡石和石材矿山企业产量基本稳定,但利润下降;矿泉水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仍不景气;地热开发效益保持平稳。
我市矿业开发以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从矿山设置准入、基建投资、开采监管等各阶段均提出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及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的编制作为矿山生产建设的前置和必要条件,以实现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2017年,我市继续很狠抓绿色矿山建设,有5个矿山实施了绿色矿山建设,均已完成,全市累计绿色矿山建成率为86%。同时,我市矿山企业全面落实粉尘控制措施,至2017年末,全市生产矿山粉尘排放达标运行率为100%。
1、矿山开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矿山建设是一项集技术性、政策性、管理型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市诸多矿山企业尤其是企业管理松懈,企业主缺乏政策理解和市场把握能力,遵章守法意识淡薄,在开采技术上不思进取,在生产管理上不依方案开采的现象突出,甚至出现违法违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无论在行政监管还是在企业管理层面,都对矿产开发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亟待科学规划。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和社会民生项目的大力推进对石料的需求提出了现实要求,如何做好基本建设服务保障与建筑石料供需平衡问题是摆在我市今后较长时期内的重要课题。作为矿产资源主管部门需加强市场调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提升建筑石料矿山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同时,对明矾石、叶蜡石等我市的优势矿种,应实行保护为主战略,加强基础研究,以市场为导向,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矿产品生产方向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对饰面石材、矿泉水等矿山,必须改变现有矿山规模小、开发方式粗放、经营管理落后、经济效益差的状况,强化矿山治理整合,开展资源调查,择优有序开采。